Pages

Wednesday, July 15, 2020

【經濟理論】甚麼是資產負債表衰退? - 香港經濟日報- 即時新聞頻道- iMoney智富- 環球政經 - 香港經濟日報 - 即時新聞

kuyupkali.blogspot.com

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(Richard Koo)在2009年出版關於日本經濟衰退的著作中,首次提出「資產負債表衰退」(Balance Sheet Recession)理論,以企業減債行為解釋經濟衰退周期。簡單而言,當一個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,企業在資不抵債下,會將原有賺取最大利潤的目標,變為減量減少負債。此時,企業會將多數收入用於還債,且避免主動貸款及投資,央行貨幣政策因而失效,造成通縮風險,從而導致經濟衰退。

該理論將經濟周期區分為「陰」、「陽」兩個階段。在「陽」階段,一如傳統主流經濟學所描繪的狀態,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健全,並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。此時,社會總需求強勁、面臨通脹壓力,且對利率變化敏感,貨幣政策為理想的調控工具。相較之下,財政政策或導致「排擠效應」(crowding out effect),即政府參與市場的行為會令非政府部門投資的相應減少,應盡量避免使用。

然而,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,導致資產泡沫破滅,經濟周期便開始踏入「陰」階段。企業資產負債表逐步失衡,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,並轉變為負債最小化經營模式。當企業的行為趨於一致時,經濟將喪失需求動能,最終導致整體經濟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。由於企業要全力償還債務,還債以外的資金需求疲弱,即使利率降至零亦不會主動借貸,貨幣政策因而失靈。此時,經濟面臨通縮危機,政府必須大規模使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,以維持社會總需求。

但縱使企業捱過難關,最終完成債務償還,債務抵觸情緒依然存在,一般消費者亦因未雨綢繆,而傾向儲蓄,導致利率繼續低迷。當企業對借貸的抵觸情緒漸漸消退,開始更加積極地進行融資,才再次進入了「陽」的階段。市場對資金需求重新恢復,貨幣政策再次發揮效力,並漸漸取代財政政策,成為政府進行調節經濟的主要工具,隨著下一個經濟泡沫形成,經濟將再度走進「陰」階段。

與傳統經濟衰退不同,資產負債表衰退持續時間更長,視乎泡沫大小及政府能否因應經濟狀況採取針對性刺激措施,而最經典例子就是日本90年代經歷經濟衰退,又被稱為「失去的20年」。


1985年,日本簽訂「廣場協議」,在日圓面對顯著升值壓力下,日本積極增加內需,並且減息至當時歷史低位,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出現大幅上漲,造成巨大資產泡沫。當泡沫破滅之後,資產價格以極快速度下降,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反轉,資產快速縮水,企業陷入被銀行中斷貸款等財務困境。 為了生存,日本企業所賺的利潤都得用來還債,對開展新的投資變得異常謹慎。從1995年起,日本企業在一段長時間停止申請新的貸款,同年年底,日本銀行業的不良資產超過40萬億日元,佔日本當年GDP的8.5%。

撰文 : 國際組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16, 2020 at 11:00AM
https://ift.tt/3jaSGiI

【經濟理論】甚麼是資產負債表衰退? - 香港經濟日報- 即時新聞頻道- iMoney智富- 環球政經 - 香港經濟日報 - 即時新聞

https://ift.tt/3ddfeez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